藏山是怎樣的景區(qū)?藏山景區(qū)內有哪些景觀?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5-19 10:18:55
編輯:
來源:路途網
字體:

藏山是怎樣的景區(qū)?

藏山古名盂山。國家級AAAA風景區(qū),坐落在太行山西麓,山西省東大門的陽泉市盂縣城北18公里處萇池鎮(zhèn)藏山村東的重巒疊嶂中,東臨石家莊,西接太原市,南望娘子關,北倚五臺山和西柏坡,造化神奇,獨鐘靈秀。

藏山,千峰疊障,萬壑含煙,危巖若削,洞穴幽奇,松柏參天,澗水潺湲,山光水色瑰麗,風景四季宜人;古剎建筑,格局絕妙,疏密得體;所有樓、臺、殿、堂、亭均依山傍壁而筑,同自然景觀珠聯(lián)璧合,相映成趣,使人如在畫中,似入仙境,故有晉東第一名山之稱譽。古有“藏山十景”之稱。藏山祠規(guī)模宏大,由文子祠、寢宮、藏孤洞、梳洗樓、八義祠、報恩祠、啟忠祠組成,是一個氣勢壯觀的建筑群體。其主體建筑文子祠,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古往今來,無數(shù)名人志士,文人騷客,不遠千里,慕名而來,瞻仰憑吊,游覽觀光,臺元好問、傅山、顧炎武、王珻等都曾蒞臨吟詠,當今政要、學界名流概莫能外,無不流連忘返。隨著旅游人數(shù)增多,藏山知名度隨日而增。1996年,縣政府撥款增建春秋戰(zhàn)國城,它反映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至公元前256年秦始皇并吞六國為止,前后500年的歷史,生動地再現(xiàn)了烈國爭雄、百花齊放、百家爭鳴的歷史景象。

藏山景區(qū)內有哪些景觀?

藏山廟名曰“文子祠”,以趙武之謚號趙文子命名。祠廟始建無考,現(xiàn)存碑碣中有金大定十二年(1172)重修碑記?,F(xiàn)存的古建筑中除寢宮為元代所建外,其余大都是明嘉靖、萬歷年間和清代多次修葺與增建的。

藏山廟大小三十多處亭臺樓閣皆倚山傍壁而筑,氣勢雄偉。祠廟座北面南,依次將山門、牌樓、戲臺、鐘鼓二樓、東西碑房、正殿、寢宮、梳洗樓等主體建筑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,附屬建筑置于院落之外,區(qū)別鮮明,主次有序,是按照宮廷建筑的特征而設計的。其主體藏孤洞建筑文子祠,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山中“飲馬池”,相傳為程嬰趙武落難藏山時的飲馬之處,至今山泉汩汩,清澈見底,頗為奇異。山峰南北對峙,壁崖如削,名曰“二嶂”。

南嶂聳然筆立,名為“笏峰”,因遠望似“笏板”而名。峰東山路崎嶇,攀登而上,可達“南天門”。

北嶂石削為屏,崖下深邃,依崖建造殿堂,“正殿”祠奉趙武。東側有“報恩祠”,祀程嬰、韓厥、公孫杵臼;西側山腰有“藏孤洞”,為天然石洞,僻靜幽深,風雨不侵,洞前立有石碑,記載藏孤之事。“報恩祠”旁,“梳洗樓”鑿崖而建。登樓俯視,如臨深淵。

東去山麓有“滴水崖”,崖上巖洞,深邃莫測,洞內積水成潭,水色泓碧,名曰“龍?zhí)?rdquo;,亦稱“黑龍?zhí)?rdquo;。每當盛夏,池水滲流而下,瀑布如虹似簾,掬而飲之清爽異常。樓西為“僧院”,丹嶂羅圍,塵跡罕見,幽雅清平,游人及此,如至廣寒。

東峰山崖半壁處有“日落晚照”勝景,每當夕陽西下,斜輝返射,山壁燦爛如金,光怪離奇,煞是壯觀。“飛巖樓”橫臥于巉巖峭壁的半山崖,為雙層木樓,典雅富麗。

標簽: 藏山景區(qū) 藏山景區(qū)的介紹 藏山景區(qū)的

   原標題:藏山是怎樣的景區(qū)?藏山景區(qū)內有哪些景觀?

>更多相關文章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