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天天新視野】民間文藝·故事丨許申高:陪葬的頭顱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5-10 15:46:26
編輯:
來源:紅網(wǎng)
字體:

第六屆常德原創(chuàng)文藝獎獲獎作品:

城頭山遺址有一最高規(guī)格的墓葬,主人應(yīng)該是一位首領(lǐng),在他身邊,有一陪葬的小孩頭骨。是誰那么殘忍,砍下了小孩的頭顱,讓他身首分離?

陪葬的頭顱


【資料圖】

文/許申高

相傳很多年前,城頭山有一個很聰慧的少年,人稱小陶匠,他玩泥巴很有天賦,制出的陶器十分有趣,讓時為城頭山王的穆王愛不釋手。

這一年,穆王病入膏肓,很快就要死去,部落長老們開始為他準(zhǔn)備后事,選定哪些人陪葬也成了后事之一。當(dāng)時陪葬者多是死者的近親、近侍,以及部落戰(zhàn)爭中的俘虜。甚至有人認(rèn)為能為自己所尊敬的人陪葬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和待遇。

穆王膝下無子,而他又喜歡小陶匠的陶器,更喜愛這個乖巧的孩子。所以,在決定哪個孩子為他陪葬時,小陶匠自然成了第一人選。

小陶匠知道這個消息后,非??謶郑愕焦づ锖竺媲那牧髌鹆搜蹨I。求生是人的一種本能,他不想死,他認(rèn)定自己將來能在陶器制作上大有作為,他也不想長輩一樣循規(guī)蹈矩,凡事任人擺布。于是,他決定逃命,逃到外部落。曾經(jīng),外部落的一個首領(lǐng)來城頭山看到他制作的陶器后,想請他去當(dāng)小師傅,但城頭山的穆王沒有準(zhǔn)許。

當(dāng)時的城頭山是澧水平原眾多原始部落中最為繁盛的,為抵御洪水野獸和外部落的侵入,早已筑起了高高的城墻,鑿出了寬寬的護城河,東西南北四個城門都有侍衛(wèi)把守,南門雖有陸地通道,但把守更嚴(yán)。

小陶匠不怕這些,他認(rèn)識安。安是一個與他年齡相仿的少年,兩人從小玩得好,關(guān)系非同一般。安雖然年齡小,但個子高,在部落中是個狩獵高手。穆王很欣賞他的機智勇敢,特意讓他在西門當(dāng)上了侍衛(wèi),那時候,十二三歲的男孩就已經(jīng)當(dāng)大人用了。

這天晚上,趁人不備,小陶匠悄悄來到了西門,對安說出了自己要逃命的想法。安沒有猶豫,當(dāng)即放他出了城門。

可寬寬的護城河攔住了他,晚上船已泊岸套牢,船工早已收槳,南門陸地通道有重兵把守,除了泅渡別無他法。小陶匠與安依依惜別后,沿城墻根往北走,那兒的河面要窄很多。

可是,就在他快要接近泅渡點時,幾個巡視的侍衛(wèi)在城墻上發(fā)現(xiàn)了他,沒費吹灰之力,小陶匠就被捉了回去。

南門有一個用于關(guān)押外部落俘虜?shù)男∥?,現(xiàn)在空著,小陶匠就被關(guān)在這里。負(fù)責(zé)看守他的正是安,沒有人懷疑小陶匠的出逃與他有關(guān)。穆王的貼身侍從告訴安:好好看著小陶匠,如果讓他跑了,你就是頂替小陶匠的陪葬者。

兩個少年陷入了絕境。安想:不讓小陶匠逃吧,小陶匠將被活埋;讓小陶匠逃吧,活埋的就是自己。他很怕死,他曾經(jīng)看到過陪葬者被活活掩埋的情景,至今想起仍然毛骨悚然。

安也想到小時候的事,那年冬季,護城河上結(jié)了冰,幾個孩子在冰面上玩耍,突然,“咔嚓”一聲,安跌入了冰窟窿,在冰冷刺骨的深水中,安拼命向上掙扎,卻無法找到出口,就在他認(rèn)定自己必死無疑時,突然有人拽緊了他的手,那是小陶匠奮力砸開冰面,向他伸出的手……得救的那一瞬間,安就暗自發(fā)誓:今生今世,為小陶匠他可以赴湯蹈火死而無憾。

安在回憶中慢慢地閉上了眼睛,睡了過去。過了很久很久,他慢慢睜開了眼睛,只見小陶匠仍然坐在旮旯里,默默地流著淚水。

安的情重如山感動了小陶匠,他知道,安剛才并沒有睡,他是故意營造機會讓自己逃。但小陶匠怎么會逃呢,他不想讓安成為自己的替死鬼。

既然放棄了逃生的念頭,那就只有等死。想到自己將要眼睜睜地被活埋,他不由得全身哆嗦,好幾次乞求安刺死他,賞他一個快刑。

安無語淚流,他的心也被折磨得不成樣子了。他默默祈禱:穆王別死,長命百歲。因為唯有如此,小陶匠才能免于一死。

一天一夜過去了,兩個少年就像過了幾十年,瘦了許多,形銷骨立,形如枯槁。

第二天早上,傳來穆王死去的消息,小陶匠得知,臉色大變。就在這一刻,安突然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:逃!兩人一起逃!他附在小陶匠耳邊,說出了自己的計劃,小陶匠欣然點頭,他看到了生命的曙光。

白天是沒法逃的,好在穆王的葬事有個三四天,下葬還有一些時日。

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,趁著穆王死去后城中一片忙亂的大好時機,兩個孩子很快逃出城門,泅過護城河,來到了荒無人煙的野外。

那時的澧水平原灌木叢叢,溪溝縱橫,狼群出沒。兩個孩子一路狂奔,往東邊的一個部落跑去。

跑著跑著,狼來了,一大群狼從遠處向他倆奔來。從嗥叫的聲音可以判斷出,少說也有20只。

安是個狩獵高手,但面對如此多的狼,沒帶任何武器的他根本沒有逃生的辦法。狼群越來越近,兩個孩子心里非常害怕,同時也非常清楚,這次是死定了,但仍然沒命地跑著。

突然間,安以命令的口吻對小陶匠說:“我有辦法了,我倆分開跑,你往東我往西,保準(zhǔn)沒事。記住,千萬別回頭!”說著,他慌忙折斷路旁的一根荊棘,往西跑去。

小陶匠聽從他的話,往東跑去,沒跑多遠,果然狼的叫聲就漸漸遠去。他很疑惑,安是用了什么辦法把狼群支開了呢?小陶匠大膽地停住腳步,在黑暗中仔細(xì)聆聽著,隱隱約約,他聽到了狼群異常興奮的叫聲,同時,他也聽到了安的慘叫……

小陶匠曾聽安說過狼的習(xí)性:狼嗅覺靈敏,嗜血成性,只要聞到血腥味,狼群就會蜂擁而去……想到這,小陶匠恍然大悟:暗夜中,安用荊棘劃破自己的身體,任熱血奔流,把狼群引向自己……

小陶匠大哭起來,完全忘了安的叮囑,舍生忘死地往西奔去,邊跑邊哭:“安,我來了!安,我來了!”

他沒有想到跑過去會有什么危險,只想到一點,要和安在一起,不能讓狼吃掉安。跑著跑著,突然腳下一絆,他摔倒了,跌進了一條壕溝里,頭碰在石頭上,昏了過去……

與此同時,部落中的人們發(fā)現(xiàn)小陶匠和安都跑了,忙派人打著火把往城外尋去。

當(dāng)他們循著狼的撕叫和孩子的慘叫聲趕到事發(fā)地點時,已經(jīng)遲了一步。狼見了遠處快速移動的火把,棄下尚未吞噬的一具頭顱,四散逃去。

部落里的人認(rèn)出,那是安的頭顱,剩下的還有這個孩子零碎的尸骨……

但沒有找到小陶匠的蹤跡,大家認(rèn)定他已經(jīng)被狼完全吃掉了。誰也沒有想到,小陶匠奇跡般地活了下來,于第二天成功逃出了城頭山。離開之前,他特意找到狼群吞噬安的地點,面對那片有血色印跡的土地,跪在那哭了好半天……

數(shù)千年后,人們發(fā)現(xiàn)了城頭山遺址,也發(fā)現(xiàn)了穆王的墓葬,而安的頭骨,就在穆王的身旁。

傳說告訴人們:那是一具勇敢的頭顱,他靜靜地訴說著兩個少年生死相依的感人故事。

標(biāo)簽:

   原標(biāo)題:【天天新視野】民間文藝·故事丨許申高:陪葬的頭顱

>更多相關(guān)文章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