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的注意力 正在成為被“精心設計”的對象
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:打開手機準備回消息或打電話,一看到微信圖標右上方的小紅點,于是忍不住先打開微信;看完微信,不知不覺又被另一個App牽引,直到關閉手機屏幕才發(fā)現自己早已忘了打開手機的初衷。
你以為這是健忘?非也!智能手機每一個App背后的算法,不僅有人工智能領域專家操刀,還有心理學以及腦科學家的“精心設計”,讓你不知不覺“深陷其中”。
超級人工智能和人類的博弈,是科幻作品中的永恒主題。而如今,這種博弈或許已嵌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。
時下,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熱議一個話題:當算法與心理學、腦科學等對關乎人類本身認知的科學結合得越來越緊密時,算法是否會主宰我們的生活?人類是否會淪為算法的“奴仆”?
雖然不同學科背景的專家對此看法不一,但大家達成一點共識:學會與機器正確相處,對生活在智能時代的每一個人而言,都是一種生存技能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人的注意力,正在成為被“精心設計”的對象
日前,一部關于社交媒體成癮的紀錄片《社交困境》引發(fā)不小關注。紀錄片中的主角,正是那些曾經在硅谷等知名互聯(lián)網公司的從業(yè)人員。他們坦言,當開始意識到隨著算法的升級,尤其是當算法和心理學、腦科學相互融合,并逐漸占據人類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時,他們自己也覺得似乎無法逃脫算法的“控制”。
事實上,打開手機、點開某個App或劃動拇指,對很多人來說不僅是習慣,也已成為一種肌肉記憶,甚至是一種本能。而這背后,是不是也有一只“看不見的手”在操控呢?
“人工智能的發(fā)展,使得機器帶來的成癮行為越來越普遍。”上海交通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研究院執(zhí)行院長李衛(wèi)東介紹,和藥物成癮會給大腦細胞層面帶來不可逆變化有所不同,電子產品或社交軟件成癮對大腦機制的影響方式,目前尚未非常明確。但可以確認的一點是,隨著算法和人工智能的發(fā)展,這類“成癮”的可能性更大、影響也更廣。
要知道,在互聯(lián)網時代來臨之前,人類的一切發(fā)明都是基于人類的主動使用,使某項新發(fā)明能為人類服務。但如今,技術正無時無刻不在想方設法吸引人的注意力,甚至希望能“操控”人的想法并從而獲利?!渡缃焕Ь场分刑岬?,“一切產品都以營利為目的,但是當這些產品都免費時,那么你就是產品。”
對互聯(lián)網公司而言,人的注意力正在成為被“精心設計”的對象——用戶的增長、用戶使用的時間延長,甚至對用戶想法的操控,都能換來更多的利潤。用戶就是能夠“自主長大”的產品。
確實,很多人已經發(fā)現,信息推送不僅越來越精準,且很多推送是基于個人喜好,由算法算出來的。有時候,這些推送并不是以事實為依據,其中夾雜著偏激甚至錯誤的觀點,只為迎合用戶。隨著個人偏好在這些推送中被不斷加強,每一個人基于這些推送信息而“看”到的世界也由此顯得不同。
在算法“包圍”中,人將變得越來越焦慮、脆弱?
當算法對人類的愛好和行為預測越來越準確時,越來越多的成年人或未成年人在這樣融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算法“包圍”中,也許會變得越來越焦慮、脆弱。學會和機器相處,應該是每一個人面對未來所必須儲備的能力。
在同濟大學任教的劉翠蓮有多年從事心理咨詢服務的經驗。據她觀察,這一代00后、10后,都是在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同時存在的平行世界中成長起來,他們已習慣網絡上的日常社交,包括點贊、評論等。但事實上,無論是點贊還是評論,這些社交界面的功能開發(fā),也都是根據心理學原理精心設計的。對未成年人來說,短期反饋容易讓人獲得短暫的滿足感,且會讓他們不斷地追求這樣的滿足。但這種“誘導”機制,或許也會成為他們心理壓力的來源。
“人和任何技術或機器之間都存在互動,可能是人控制機器,也可能是人被機器控制。”上海紐約大學教授張崢始終認為,技術是中性的,就像使用搜索引擎時,每當你搜索一個詞,推送給你的第一個頁面的前10個結果一定是根據你的習慣和偏好精心裁剪過的,目的就是讓你喜歡這個搜索結果,從而持續(xù)地用這個搜索引擎。“往好處說,這種設計是為了提升用戶粘性;往壞處說,也可以理解為通過強化你的偏好,更容易‘操控’你。”
更多科學研究,應關注人與機器的交互
和人工智能技術發(fā)展速度相比,人工智能倫理研究則顯得落后。不少學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談到,當下的人工智能發(fā)展使得人與機器的關系越來越復雜,人工智能的安全性、可靠性、可信度以及在如何符合人類價值觀等方面,都生發(fā)出很多值得探索的全新科學問題。
就在不久前,浙江大學心理科學研究中心和心理學系的三位學者聯(lián)合發(fā)表文章,提出必須將“人-AI交互”作為新的研究領域,并勾畫了具體的研究框架,倡導學科交叉合作,目標是確保人工智能造福人類。
幾位學者不約而同地談到,不恰當的人工智能技術開發(fā)已導致了不少傷害人類的事故。僅僅在學術界認可的“AI事故數據庫”里就已記錄了1000多起事故,如自動駕駛汽車撞死行人、交易算法錯誤導致市場“閃崩”等??紤]人工智能的價值觀等問題,并不是為時過早,其必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。
有學者呼吁,心理學本身是關注人的學科,而從學科發(fā)展來看,未來的心理學不僅要更加關注人本身,還應關注人如何與機器打交道。作為心理學的分支,在中國目前已有工程心理學,這個學科的核心科學問題,就是研究在開發(fā)復雜系統(tǒng)中,如何保證技術與人的心理、生理規(guī)律相匹配,以便于人的理解和操作,使得整個人—機系統(tǒng)的效能達到最佳狀態(tài)。
復旦大學計算機教授張軍平也認為,技術本身有其發(fā)展邏輯,但是當技術與心理學、腦科學的融合越來越密切時,確實應該加強對人與技術的交互關系研究,并且更客觀、更審慎地對待技術。
-
無相關信息
- 人的注意力 正在成為被“精心設計”的對象
- 臨港莫比烏斯公園明年建成 為開放式公園
- 咖啡制作、啤酒精釀、蘭花種植等 滬郊“農
- “進博隨申”服務專欄和進博數據駕駛艙上線
- 上海進博會開幕在即 參展商期待搶抓機遇共
- 新股破發(fā)潮倒逼市場格局重構 投資者打新更
- 降低“踩雷”的風險!寧德時代成為基金第一
- 儲戶28億元存款被銀行挪用 內控機制、風控
- “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”“如履薄冰”?三大理由讓A股
- 安居方能樂業(yè) 廣州試點公積金“按月還租”
- 投資者準入門檻“和而不同” 北交所開啟創(chuàng)
- 三季報上市城商行表現“搶眼” 成都銀行排
- 中小銀行抱團就能“取暖”嗎 又有哪些問題
- 富蘭克林電子2021財年前三財季凈利1.13億美
- 艾伯維2021財年前三財季凈利74.98億美元,
- 華爾街大行唱衰美股市場,科技股下一步面臨
- 千禧鋰業(yè)遇多方爭搶,贛鋒鋰業(yè)否認攪局寧王
- 中國創(chuàng)新下 廣東:捕捉貿易商機打造創(chuàng)新高
- 喜茶推出子品牌“喜小茶”等 大牌餐飲入局
- 交大昂立前三季度營收2.61億元 同比增長3.8%
- 雅詩蘭黛2022財年第一財季凈利6.92億美元,
- 輝瑞2021財年前三財季凈利185.86億美元,同
- 今日美股 | 美股三大指數持續(xù)創(chuàng)新高,熱
- 自動駕駛汽車公司Nuro完成6億美元融資,估
- 奈飛進軍游戲界!推出五款手機游戲
- 美銀客戶拋售美股消費板塊,依然青睞小盤股
- 百度造車新進展:集度樣車將在明年北京車展
- 籮筐技術2021財年前半財年虧損2764.33萬美
- 動視暴雪前三財季營收66.40億美元,同比增
- 預計到2025年 褪黑素市場規(guī)模將達到8.4億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