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州法王寺是什么樣的景點?鄭州法王寺內(nèi)有哪些景觀?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5-11 09:02:54
編輯:
來源:路途網(wǎng)
字體:

鄭州法王寺是什么樣的景點?

法王寺,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嵩山之太室山南麓,嵩岳寺之東北。相傳建于漢明帝永平十四年(71)。寺?lián)陨街畡?,為天下名剎之一。 1987年,重修古寺,恢復(fù)寺院面積六萬多平方米,重修殿堂五千多平方米,修復(fù)雕塑神像四十七尊。

法王寺,佛教活動和旅游事業(yè)蓬勃發(fā)展,大法王寺已成為旅游觀光的一個亮點,他的愛國愛教精神受到各級領(lǐng)導(dǎo)、海內(nèi)外宗教界人士和廣大游客高度贊譽。

法王寺是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,比洛陽白馬寺晚三年,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。 法王寺占地面積64000余平方米,建筑面積達5500平方米。

法王寺周圍現(xiàn)存有和尚塔6座,其中有密檐式唐塔1座,單層唐塔3座,元塔和清塔各1座。

有山門、未來佛殿、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地藏殿、西方圣人殿、臥佛殿七進院落。寺后山坡,有建于隋文帝仁壽二年(公元602年)的四角拋物線15層正方形舍利塔,還有唐代磚塔3座。

鄭州法王寺內(nèi)有哪些景觀?

在法王寺的寺內(nèi)甬道兩側(cè),有兩株千年以上的銀杏樹,均高30米,周長5米。盛夏之際,樹葉茂密蔥綠,猶如大傘遮掩;深秋時節(jié),滿枝黃葉,累累碩果,山風(fēng)掠過,落葉撒金,銀果落地,將寺院點綴得古樸清幽,分外妖嬈;春暖花開之時,寺院內(nèi)外陣陣噴香,可以爽人襟懷,蕩滌邪穢。

位于法王寺西臥龍嶺之巔,是一座六角形七級磚塔,高約6米,周長7.2米,全部用水磨磚壘砌,飾有多種磚雕圖案。塔身第一層南北辟假門,飾雕扇門,迭澀檐下置磚雕斗拱一周,以上各層均為迭澀出檐。塔身嵌塔銘1塊,高98厘米。寬50厘米。據(jù)寺前《月庵海公道行碑》記載,該塔建于元仁守延佑三年(1316年)五月,為月庵海公圓凈之塔。這是嵩山地區(qū)雕刻最為精細(xì)的一座元代磚石墓塔。

位于法王寺北百余米。名曰:彌壑澧公和尚塔,六角形七級磚塔,高約11米,周長7.8米。塔身刻有各種花卉圖案,嵌有青石塔銘1塊,塔剎為青石雕刻,高約1.2米。法王寺唐塔等文物在我國佛教史、建筑史、金石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,為歷代所重視。

俯瞰二熊諸山,排列如拱,山峰羅列,溪水潺流,蒼松翠柏,景色秀麗。寺東有峽,形若半圓形的大門,位于嵩山頂端,為“嵩門”。每當(dāng)仲秋佳節(jié),天氣晴朗時,皓月從嵩門升起,在法王寺大殿月臺上觀賞皓月初生的良景,可以看到皎潔豐滿的明月,置于嵩門之中,如銀鏡鑲嵌山峽,謂之“嵩門待月”,是登封佳景之一。

塔心室內(nèi)供漢白玉佛像一尊,是明代永樂七年(1409年)九月,周王為生子所送,稱南無阿彌陀佛,玉佛之右下角和雙手已殘損,法王寺后山坡上,在密檐式唐塔的東邊百余米,共3座,均為四角形單層磚塔。雖然銘記已丟失,塔剎和塔基有所剝落,但仍可看出它的造型和制作手法。南面一座塔高約10米,周長17.52米,壁厚1.33米。塔剎上置覆缽,一半球形磚砌臺墩,四周鑲砌8塊雕花石。為覆缽之上有仰蓮式石刻圓盤綬花,綬花之上軒置鼓鏡式相輪,最上端為一石雕寶珠。塔剎一周雕刻有蓮花卷草、飛天等浮雕,圖案精美,為嵩山古塔中之僅見。

標(biāo)簽: 鄭州法王寺 鄭州法王寺的介紹 鄭州法

   原標(biāo)題:鄭州法王寺是什么樣的景點?鄭州法王寺內(nèi)有哪些景觀?

>更多相關(guān)文章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