項城好人馬剛當選“中國關心下一代愛心大使”
項城好人馬剛當選“中國關心下一代愛心大使”
好人好事,值得我們每一個媒體人去宣傳,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,今天項城網(wǎng)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關于項城好人馬剛的感人事跡。
“我寧愿干最苦最累的活,也要多收幾個困難孩子來學校學習。只要孩子不苦,我就覺得值!”
最近,一部名叫《大愛無聲》的微電影在網(wǎng)上走紅,這部以真人真事真場景拍攝的微電影,集中反映了“中國好人榜”上榜者、“中國關心下一代愛心大使”——河南省項城市官會昌福學校校長馬剛的感人故事。14年來,他邊打工邊辦學,資助1000多名留守兒童和180多名貧困孩子圓了讀書夢,用自己平凡而偉大的行動,演繹出人間大愛!電影一上映,立刻感動了億萬國人,日點贊量達數(shù)十萬次。網(wǎng)友評價他:無愧于“農民工好校長”這一稱號。
籌辦留守兒童學校
昌福學校面積不大,占地20多畝,樹木掩映、設施完善,教學樓、宿舍樓、辦公樓一應俱全。
9月1日上午,正值新學期第一天,《經(jīng)濟日報》記者見到馬剛時,他正忙著張羅開學事宜。談及辦學經(jīng)歷,已過不惑之年的馬剛感慨良多。12歲時,因家庭貧困,馬剛進入少林寺習武,勤學苦練12年。期間,他曾3次獲得全國武術冠軍,并隨武僧團出訪過美國、泰國等10多個國家。后來,馬剛到香港謀求發(fā)展,一切都很順利。
一次,馬剛回老家項城探親,細心的他注意到:一些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,長年得不到父母疼愛;一些孩子還因家貧而輟學;叵肫鹱约旱某砷L經(jīng)歷,馬剛深知農家孩子沒有知識的苦處,決心拿出多年積蓄,籌辦留守兒童學校。
馬剛的這一決定,讓他的人生軌跡發(fā)生了很大轉變。離開香港前,曾有朋友開出30萬元的年薪,聘請他做私人保鏢,他婉拒了;馬剛回到家鄉(xiāng)后,朋友又專程從香港趕來邀請他。但這個性情漢子沒有猶豫,再次婉拒了朋友的盛情,傾盡所有,全身心投入到學校的建設中。2002年,馬剛投入200多萬元建設的學校迎來了第一批學生。
為孤兒和貧困生安新家
馬剛創(chuàng)辦的昌福學校受到了十里八鄉(xiāng)百姓的歡迎,學生由起初的300多名發(fā)展到如今的1000多名。這些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,其中,100多名來自貧困家庭,或是孤兒。
“沒錢上學我不收學費,沒錢吃飯我不收飯錢,只要爭氣,哪個孩子都廢不了。”這可不是一個輕松的承諾。馬剛言出必行,幾乎收留了每位前來求助的孤兒、貧困生,并為他們提供食宿,在學校為他們安下了新家。
在校園里,記者見到了年齡最小的一個孩子——今年8歲的王克富。小克富的父親因病去世,2歲時,母親又離家出走。從此,他和爺爺相依為命。小克富告訴記者:“在這里,老師待我非常好,我會聽老師和爺爺?shù)脑,努力學習,長大了好好報答他們。”質樸的童音詮釋著世界上最純潔的真情。
吳倩一歲時,她四川籍的母親回老家后再沒回來,其父長年在外邊打工邊尋找妻子,吳倩只好和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。然而,找到母親是她長久以來的夢想。得知這一情況后,馬剛決定幫助吳倩實現(xiàn)愿望。憑借簡單的線索,2012年春季的一天,馬剛帶著吳倩坐上了開往四川的火車。“一路上,馬爸爸總把好吃的留給我,他自己吃泡面。”在吳倩看來,她更愿意把馬剛看作自己的親人。至今,她身上還穿著馬剛買來的秋裝。
多年來,這樣特殊的尋親歷程,馬剛經(jīng)歷了無數(shù)次。早在2012年,他就發(fā)起了為40多名孤兒尋找媽媽的愛心活動。
-
無相關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