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行新規(guī)明日發(fā)布 哪些變化需了解
明日起個人支付結算新規(guī)將正式實施,根據央行規(guī)定同一家銀行只能開立一個銀行結算I類賬戶。目前多家銀行已發(fā)布相關公告,建議持卡人清理和撤銷名下不用或使用較少的銀行卡,銀行將對開戶后6個月內沒有交易的賬戶進行清理排查。
央行9月末頒布的261號文顯示,為推進個人賬戶分類管理,11月30日前,已開立多個I類賬戶的存款人需要說明開立的合理性,否則,銀行應該引導存款人撤銷、歸并和降級。自12月1日起,同一個人在同一家銀行只能開立一個I類賬戶。
據了解,銀行賬戶級別由高到低分為I類、II類、III賬戶。其中,Ⅰ類戶僅需要通過一個渠道驗證身份信息,開戶便捷性最高,賬戶余額可用于消費和轉賬,但限額較低;Ⅱ、Ⅲ類戶分別需通過至少三個、五個渠道驗證身份信息,或者通過面對面方式核實身份,具有更高的余額付款限額;Ⅲ類戶的余額除了消費和轉賬外,還可用于購買投資理財產品。
通俗而言,I類賬戶具有全功能,即用戶持有的借記卡;II類賬戶可以存現(xiàn)但不能取現(xiàn),只能轉賬給I類賬戶,可以理財和消費;III賬戶只能用于小額的消費,余額不超過1000元。
央行方面稱,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,損害社會誠信和社會秩序,已成為當前影響群眾安全和社會和諧穩(wěn)定的一大公害。針對公安機關反映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情況,央行深入分析了其中支付環(huán)節(jié)存在的主要問題,從加強賬戶實名制、阻斷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資金轉移的主要通道、加強個人支付信息安全保護。
截至2016年6月末,我國個人銀行結算賬戶77.86億戶,人均5.69戶。個人開戶數(shù)量過多既造成個人對賬戶及其資產的管理不善、對賬戶重視不夠,為買賣賬戶、冒名開戶和虛構代理關系開戶埋下了隱患,也造成銀行管理資源浪費,長期不動的賬戶還成為了銀行內部風險點。
具體來看,明日起,幾大業(yè)務將迎來最新舉措。一是轉賬方式調整為三種,包括實時到賬、普通到賬、次日到賬,存款人選擇后才能辦理業(yè)務;二是ATM轉賬24小時內可以撤銷;三是銀行取消同行異地存取款、轉賬的手續(xù)費;四是6各月無交易賬戶暫停非柜面業(yè)務;五是轉賬筆數(shù)、額度需“約定”;六是一卡涉案所有賬戶將被暫停。
業(yè)內人士稱,將一些閑置不用或用得較少的賬戶銷戶,將一些主要用于網絡支付或小額高頻支付的賬戶降級為Ⅱ類或Ⅲ類戶。這樣既可以實現(xiàn)個人資金的集中管理,又可以通過Ⅱ、Ⅲ類戶來防范網絡支付風險,更好地保護自身的資金安全。
-
無相關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