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鑒《紅樓夢》?“古裝皮膚”下的懸浮創(chuàng)造難有佳作
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8-10 10:36:27
編輯:
來源:文匯報
字體:

“碰瓷”《紅樓夢》、劇情拼湊乏味、女性群像單薄……近期上線的古裝劇《玉樓春》高開低走,在首波營銷熱度退潮后引發(fā)不少批評聲,甚至不少觀眾打出“一星”低分。

應該說,畫面色調平遠尚淡,明制漢服端莊典雅,并有皮影、灑線繡、絨線繡、顧繡等“非遺”元素穿插其中,極力復古的服化道,是《玉樓春》前期宣傳的一大亮點,也是近年來古裝劇“新中式審美”創(chuàng)作風潮的一種延續(xù)。但只注重描摹精致的“皮相”,忽略立劇之本——缺少用好的故事來作為全劇的支撐,自然難逃口碑滑鐵盧。

借鑒《紅樓夢》?取“形”難取神

這部取自詞牌名的作品,有意向古典婉約的言情類型靠攏,講述一個落難千金與首輔之子在宅門中堅守愛情的故事。男主角孫玉樓是家中老幺,天資聰穎卻無心仕途,視財富權勢如糞土,對身世坎坷的佳人情有獨鐘。劇中的孫家鐘鳴鼎食,有一個在宮中得寵的貴妃女兒,一個潑辣有心機的子媳和她到處拈花惹草的丈夫……與《紅樓夢》中“賈寶玉” “元春” “王熙鳳”等人物的設定極為相似。幾乎全白的臺詞里,也經(jīng)常夾雜著蹦出幾句“好個俊俏的妹妹” “妹妹用的什么香” “你個潑皮”“吃胭脂”等似曾相識的“紅樓味兒”。

然而,經(jīng)典在前,借鑒對標只取其“形”,未能得其神韻,難免東施效顰,無法喚起觀眾認同。譬如《玉樓春》中的三奶奶許鳳翹,雖有王熙鳳式的潑辣與跋扈,卻沒有展現(xiàn)治家理家的手腕和能耐,最終淪為了襯托女主角光環(huán)的工具人。更可怕的是,仿照經(jīng)典定好樣式,再往里面硬塞內(nèi)容,不可避免會產(chǎn)生“嫁接經(jīng)典”的突兀感。有觀眾指出, 《紅樓夢》之外,在《玉樓春》中還能找到很多熟悉的套路。開篇仆人以親女換下小姐的設定渾如《趙氏孤兒》,林少春意圖女扮男裝參加科舉又像極《再生緣》……將這些古典文學中的經(jīng)典形象、橋段拼拼湊湊,如果不能為劇情服務,單純“融梗”,只能造成敘事邏輯上的硬傷。

要突破造型之美走向真正的文化之美,追求歷史的實體感,古裝劇的創(chuàng)作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包裝“皮相”上。套路不能產(chǎn)生一個好的故事,從這條捷徑中誕生的作品,在虛浮與淺薄中“失足”,幾乎在所難免。

“古裝皮膚”下的懸浮創(chuàng)造難有佳作

《玉樓春》開播時期待值和熱度頗高, “古裝家庭合家歡喜劇”的定位讓不少觀眾守候在熒屏前,大少奶奶裝扮洛神的浮夸造型與“河東獅”許鳳翹懲罰花心丈夫吃辣椒的場面也幾次沖上熱搜。但令人意外的是,整部劇的“最佳喜劇表現(xiàn)力”竟止步于此。話題營銷上刻意迎合的“量體裁衣”,的確可以快速將觀眾拽入“追劇”,卻無法掩蓋作品愈發(fā)單薄乏味的事實。

或許,《玉樓春》的創(chuàng)作初衷是想把輕喜、甜寵、宅斗、古偶各個類型一網(wǎng)打盡,調和出一個觀眾的“最大基數(shù)”,但刻意拼盤顯然“拼”不出精彩,只拍成了一部披著“古裝皮膚”的現(xiàn)代懸浮劇。作為一個“爽文大女主”,女主角自帶所向披靡的“金手指”,在解決自身困境的時候,還能順手拯救別人的人生。林少春在內(nèi)不僅能平息“宅斗”,解決財務危機,獲得婆媳妯娌的認可;在外還能智斗劫匪,只身闖入匪窩,施了點戲班習得的小伎倆,就將丈夫毫發(fā)無傷地救出,成功走上了人生的巔峰。

小人物的逆襲,無疑能戳中很多人的“爽”點,但無視歷史環(huán)境和邏輯,很難獲得觀眾認可。劇中,林少春湊巧看到街上無家可歸的女子,把她們聚攏在一起辦了個“家政班”,讓她們?nèi)ジ蝗思依锪x務干活,順便把沒人要的果子、舊衣帶走,轉賣給普通百姓換錢。短短幾日,林少春竟然成了京城一大富戶。這種“腦洞大開”的成長史,或許可以令人發(fā)笑,只是實在難以令人“共情”。

   原標題:借鑒《紅樓夢》?“古裝皮膚”下的懸浮創(chuàng)造難有佳作

>更多相關文章
    無相關信息
yoyovip.com.cn 中國項目城網(wǎng) - 關于我們 - 聯(lián)系方式 - 版權聲明 - 招聘信息 - 友鏈交換 - 網(wǎng)站統(tǒng)計
Copyright© 2014-2017 中國項目城網(wǎng)(yoyovip.com.cn) All rights reserved.
滬ICP備2020036824號 未經(jīng)過本站允許,請勿將本站內(nèi)容傳播或復制.
聯(lián)系我們:508 063 35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