息縣王桂英:開辦“老年食堂” 讓老人從舌尖暖到心間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11-07 15:13:59
編輯:
來源:中華網(wǎng)河南
字體:

“家里就我一個人,年紀大了,身體不好,吃飯就隨便對付一口就行了?,F(xiàn)在好了,有人專門給我們開了一家‘老年食堂’,這里飯菜很豐富,服務(wù)也熱情,那么多人在一起吃飯,又熱鬧又好吃,心里可幸福了。”11月3日,在息縣包信鎮(zhèn)雨花敬老家園,前來用餐的楊大爺笑呵呵地說道。

息縣王桂英:開辦“老年食堂” 讓老人從舌尖暖到心間

日前,在息縣包信鎮(zhèn)雨花敬老家園的“老年食堂”可以看到,前來就餐的老年人絡(luò)繹不絕,很是熱鬧。為解決單獨居住的老人“吃得不多做得麻煩”的問題,在這個叫雨花敬老家園里,80歲以上的老人和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都可以來免費吃一頓午飯。食堂的主人叫王桂英,是一位年過五旬的普通婦女。

“我看到一些獨居的老人行動不便還要自己做飯就心疼。”王桂英說,“思來想去,五一節(jié)前后就下決心建一個免費的老年食堂, 80歲以上的老人和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都可以來吃飯。”

王桂英的決心下得不容易,食堂開門后不久來吃飯的老人一度達到近200人,而辦下去除了要資金支持還需要大量的人員支持。

息縣王桂英:開辦“老年食堂” 讓老人從舌尖暖到心間

徐萍是王桂英的鄰居,當她看到王桂英的困難和辛苦后,自發(fā)來做義工。“我早飯后忙完家里的事就會過來,幫著做廚房里的事兒。”徐萍用圍裙擦著手說,“這么難做的事王桂英都敢做,我做不了大事,做飯洗碗還是可以的。”

和徐萍一樣每天來做義工的還有孫英等五人,大家午飯后收拾完畢就開始四處拾柴挖野菜。

上午10時,“老年食堂”后廚就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。大廳內(nèi)熱氣騰騰,餃子、拉面、各色的炒菜……不出2個小時,豐富可口的家常飯便整整齊齊地擺放在飯廳的桌上,散發(fā)出誘人的香氣。老人們圍坐在一起,一邊拉家常,一邊品嘗著美味可口的午餐。

隨著來吃飯的人越來越多,20多平的飯廳根本坐不下,有時要接待兩三場,為此后廚的幾人經(jīng)常累得頭昏眼花。王桂英說:“現(xiàn)在人多開支也越來越大,5升一桶的食用油也就夠做三頓飯。但好消息是知道的人越來越多,已經(jīng)開始有人來給我們送錢送東西了,非常感謝這些熱心人士。”

王桂英說:“這里不僅80歲以上老人可以來吃飯,一些殘疾人、生活無著落的人也可以來。眼看著來的人越來越多,看來還是得想個辦法擴大規(guī)模,增加人手才好。”

息縣王桂英:開辦“老年食堂” 讓老人從舌尖暖到心間

息縣包信鎮(zhèn)公共服務(wù)辦公室主任丁輝就與王桂英商談了幾次。丁輝說:“王桂英作為普通個人,能夠主動擔當、無私奉獻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。她創(chuàng)辦的‘老年食堂’極大解決了周邊老年人的就餐難問題。我們也誠摯邀請王大姐能夠把食堂搬到鎮(zhèn)里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,或者以我們?nèi)樟现行淖鳛橐劳衼黹_辦食堂。因為日料中心場地夠大,還配有書報架、愛心閱覽室、棋牌桌等文化娛樂設(shè)施設(shè)備,能夠切實為老年人打造便捷、舒心、溫暖的養(yǎng)老環(huán)境。”

小食堂,大民生。為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,息縣包信鎮(zhèn)黨委書記易明亮表示,“今后將繼續(xù)聚焦‘小切口’改善‘大民生’,積極探索‘老年食堂’長效運行機制,真正把群眾的‘老年食堂’建設(shè)成為老年人理想的生活樂園和弘揚社會公德的精神窗口。”(郝昱瑋 馬童 呂伶儀)

標簽:

   原標題:息縣王桂英:開辦“老年食堂” 讓老人從舌尖暖到心間

>更多相關(guān)文章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