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后飲食有講究:減辛增酸 涼潤為主
秋季是自然界和人體陽氣開始收斂的季節(jié),因此在秋季我們的飲食應該以收斂為主,唐代藥王孫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提出,秋季的飲食要減辛增酸,也是因為辛味主發(fā)散,而酸味主收斂,比較適合秋季的氣候特征。常見的辛味食物有生姜、大蔥等,而對于麻辣香鍋、麻辣火鍋等食物也要適當減少食用。在秋季可以適當增加蘋果、梨、石榴、芒果、柚子、葡萄、楊桃等酸味水果的攝入。
秋季氣候干燥,容易損傷人體津液,出現(xiàn)干咳少痰、便秘等情況,為了預防燥邪損害人體,在日常可以多服用一些涼潤之品,比如:蓮藕、銀耳、雪梨、蜂蜜、百合等,肉類可以選擇鴨肉、豬肉等。對于平素體虛的人群來說,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滋陰效果的中藥,來起到保健養(yǎng)生的作用。
但是也要注意畢竟秋季人體陽氣開始收斂,所以不能過度進食寒涼的飲食,以免損傷人體陽氣。正如《飲膳正要》中認為“秋季燥,宜食麻以潤其燥,禁寒飲”。下面給大家介紹幾款適合秋季進食的藥膳方,以供大家參考。
秋梨膏
用料:梨、麥冬、款冬花、百合、貝母、冰糖
制作方法:梨切碎,榨取汁,梨渣加清水再煎煮一次,過濾取汁。兩汁合并備用。麥冬、冬花、百合、貝母加10倍水煮沸1小時,濾出藥液,再加6倍的水煮沸30分鐘,濾出藥汁。兩液混合,并兌入梨汁,文火濃縮至稀流膏時,加入搗碎的冰糖,攪拌令溶,再煮片刻。
食用方法:每服10-15ml,每日2次,溫開水沖服。
作用:改善陰虛肺熱導致的咳嗽無痰,或痰少粘稠,口干咽燥等癥狀。
桑梨沙參飲
用料:南沙參、桑葉、梨皮。
制作方法:將上三味中藥放入瓦煲中煎煮,沸騰后文火熬煮15分鐘,取湯服用。
食用方法:代茶頻飲。
作用:改善燥邪傷肺導致的咽干口燥、干咳咽痛等癥狀。
(文/魏幗 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東方醫(yī)院營養(yǎng)科)
>更多相關文章
-
無相關信息
熱門推薦
酷圖美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