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手瓜繁殖方法是什么?佛手瓜的生長習性是什么?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5-18 14:09:20
編輯:
來源:京華在線網
字體:

佛手瓜又名拳頭瓜、洋絲瓜、菜肴梨等,為葫蘆科佛手屬多年生攀緣草本植物,在我國北方地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區(qū)多做一年生栽培。主要有白皮和綠皮2個品種。佛手瓜以耐貯、耐運、病蟲害少、風味獨特而深受人們的歡迎。佛手瓜原產于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島一帶,傳入我國后很長一段時期內主要集中在南方栽培。年來,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及栽培設施的不斷完善,佛手瓜的種植在北方有了迅猛的發(fā)展,部分種植園開始向著規(guī)模化、集約化的趨勢發(fā)展,現(xiàn)已成為廣大農民發(fā)展經濟、增加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。

佛手瓜繁殖方法是什么?

即以整個瓜作為播種材料進行繁殖的方式。該繁殖方式是最基本的也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。用此法繁殖較易培育出健壯苗,但由于種瓜體積較大,在貯存、調運等方面有諸多的不便,尤其在大量用種苗的情況下還存在著成本較高的問題,以及在貯存、催芽、育苗等一系列環(huán)境中因溫濕度挖掘不好而引起的腐爛所造成的損失問題。該法育苗主要有3個基本環(huán)節(jié):一是選好種瓜,種瓜需要無損傷、無凍害、成熟好,重量在200-300g左右的中等瓜;二是催好芽,催芽時通常將選好看種瓜裝入塑料袋或埋在濕沙里,沙的相對持水量保持在75%左右,一般用手抓起不沾手,用力握緊不滲水即可,溫度控制在15-20度,但應注意催芽期間溫度不要盲目增高,以免芽細弱而不健壯,大約15天左右,瓜的項端就開裂并陸續(xù)長出稀疏根系;三是加強育苗管理。

佛手瓜的生長是什么?

根:佛手瓜最初為弦線狀須根,隨植株生長,須根逐漸加粗伸長,形成半木質化的側根,上生不規(guī)則的副側根。側根長而粗,在一般條件下,一年生的側根長達2m以上。根系分布范圍廣,吸收肥水能力強,耐旱。多年生的佛手瓜,進入第2年以后,在不十分炎熱的地區(qū)可形成肥大的塊根。

莖:莖蔓,攀援強。主蔓可長達10m以上。分枝能力強,幾乎每節(jié)上都有分枝,分枝上又有2次、3次分枝。節(jié)上著生葉片和卷須。

葉:葉互生,葉片與卷須對生。葉片呈掌狀五角形,中央一角特別長。綠色至深綠色,全緣。葉面較粗糙,葉背的葉脈上有茸毛?;?、果實、種子:佛手瓜雌雄同株異花,雄花多生于子蔓上,開花早;雌花多生于孫蔓上,開花遲于雄花。雄花10-30朵在總花梗的上部成總狀花序,每雄花有雄蕊5枚、花絲聯(lián)合。雌花單生,枝頭頭狀,花柱聯(lián)合,子房下位1室、僅具1枚下垂胚珠。彎片、花冠均為5片。異花傳粉,蟲媒花。果實梨形,有明顯的5條縱溝,瓜頂有一條縫合線。果色由綠色至乳白色,單瓜重250-500克。果肉乳白色,一個果實內只具一枚種子,果肉與種皮緊密貼合,不易分離;種子扁,紡錘形。種皮系肉質膜狀,不具備控制種子內失水的功能。當種子剝離果實后,極易失水干癟而喪失生活力。故種子不能曬干貯存,一般均以整個種瓜為繁殖材料。種子無休眠期,成熟后如不及時采收,種子在瓜中就會很快萌發(fā)。這一現(xiàn)象稱“胎萌”,是佛手瓜的一大特點。

標簽: 佛手瓜繁殖方法是什么 佛手瓜的生長習

   原標題:佛手瓜繁殖方法是什么?佛手瓜的生長習性是什么?

>更多相關文章
最近更新